關于沉沒成本的疑惑
來源:證券時報網作者:余勝良2024-08-23 23:46

還沒有地圖軟件,不能看到公交車靠岸信息時,筆者會在公交車站反復糾結,是否要繼續(xù)等下去,如果剛離開公交車就來了,那豈不是白等了?如果繼續(xù)等下去,公交車又一直不來,誤了時間該怎么辦?

已經付出的無法收回的成本,我們稱之為沉沒成本。有不少分析認為在沉沒成本面前要“斷舍離”,比如持有某些股票后,會喜歡聽這些股票的正面信息,會認為這些股票要漲,不愿意賣出,在股票下跌時也不愿意接受,不愿意接受關于該股票的負面信息。在通常的認知中,沉沒成本已經付出,不要讓沉沒成本影響判斷,該放棄就放棄。

沉沒成本會影響我們的判斷,比如在游戲機房,在顯眼位置會擺放一臺推幣機,一大堆金幣就在出幣口,好像只差手中那一枚,就能把它們推下來。商家利用此前顧客的沉沒成本,引誘消費者下注。

關于沉沒成本有一個問題,就是沉沒成本的認定,并不是即時的,而往往是后置的,就是用結果來推斷,當下并無法判定是沉沒成本。

今年夏收后華中平原大旱,沒有辦法種植秋作物,求雨不得,令百姓苦不堪言,能澆灌的則加緊抽水,由于干旱時間比較長,有些地方池塘和井水都抽干了,農作物灌溉很多次還需要繼續(xù)灌溉,不灌溉就死亡,灌溉了還面臨繼續(xù)投入,這時候就牽涉到是否要止損的問題。

買種子、化肥,耕地,打農藥,這些是固定開支,無論如何都省不掉,跟著時令要投資出去,但澆地不同,風調雨順時一次不澆,如果連續(xù)干旱可能要澆灌很多次。

一兩次澆灌,度過農情危險期,并不會讓農民猶豫,這是必要投入,如果干旱持續(xù)時間長,已經到了要考慮機會成本。如果連續(xù)澆上四五次,就要增加300元的成本,如果是大田作物就已很難盈利。

大多數農戶的選擇是繼續(xù)澆下去,很少有人細算成本,農民沒有那么多精算師,可能天降甘霖之前農作物已旱死,此前投資再也無法收回,但是誰又能確定降雨不能及時來呢?此外,農產品價格每年都在變動,只有等到出售時,才知道是否盈利,才知道盈利多少,這個時候才能倒推出當時選擇澆灌是否值得。

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不澆灌,任由農作物死去,那么以前的投資打了水漂,鎖定為沉沒成本,鎖定了損失。但繼續(xù)澆灌下去,則可能會博弈得到一個好的收成。

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社會新聞,白菜爛在地里,果農不再采摘,任由果子壞掉,土豆價格太低不夠種植成本。今年新疆一部分玉米土地承包戶一畝地要賠幾百元。盡管如此多,農戶們也都是堅持到農產品收獲,不會中途放棄。他們就是要看到底牌。

今年華北平原干旱之后又面臨持續(xù)大雨,局部地區(qū)一些經濟作物特別是辣椒和煙葉收成受到影響,承包戶虧損嚴重,但不能因為后面天澇,就推測前面干旱時澆水不應該。這是一個持續(xù)博弈的過程,每一個階段有單獨的最優(yōu)策略。

有不少人指責不止損的股票持有者,不懂得沉沒成本,不知道舍棄。但這么多年來股票漲漲跌跌,又如何判斷股票價格不能再漲回來?

用結果倒推過程很容易,但大多數策略需要在過程之中決定。

回到開頭,我們計較沉沒成本,是因為可以選擇步行、打車,假若只能乘坐公交車,那等得久也心甘情愿。種子一旦種下,基本上就沒有其他選擇,只能一直向前。很多決策復雜,是因為有選擇,有機會成本。

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。

校對:李凌鋒

責任編輯: 劉少敘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風險自擔
下載“證券時報”官方APP,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,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(tài),洞察政策信息,把握財富機會。
網友評論
登錄后可以發(fā)言
發(fā)送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
暫無評論
為你推薦
時報熱榜
換一換
    熱點視頻
    換一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