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期林:用科學證據賦能文化藝術 助力深圳打造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
來源:證券時報網作者:陳霞昌2025-02-24 19:06

2月24日上午,深圳市政協(xié)七屆五次會議開幕。在首場“委員通道”上,特邀本市界別,市政協(xié)委員,廣東南天司法鑒定所副所長徐期林表示,可用科學證據賦能文化藝術,助力深圳打造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。

673635_s.jpg

徐期林(證券時報記者 宋春雨 攝)

徐期林表示,近年來深圳在科技創(chuàng)新和文化產業(yè)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。當前深圳正處于建設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關鍵時刻,市委市政府出臺了系列文件為這一目標提供了強有力支撐。但與國際頂級藝術品交易中心相比,目前存在一些不足,主要體現在:一是交易市場透明度不足,信任體系缺失;二是鑒定體系不完善,贗品泛濫;三是法律監(jiān)管體系不健全,市場秩序混亂。

徐期林認為,要真正提升深圳在藝術品交易中的國際競爭力,讓市場更透明、更可信、更規(guī)范則顯得尤為重要。徐期林建議,科學證據的客觀性、關聯(lián)性、合法性三個特性,可以為深圳藝術品交易市場高質量發(fā)展的核心支撐。

第一,倡導客觀性,奠定市場信任基礎。建議深圳針對藝術品交易涉及的前沿鑒定技術、鑒定標準體系等設立專項研究資金,積極探索各類無損光譜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藝術品交易中的應用。鼓勵高校、企業(yè)等單位深入研究和開發(fā),逐步形成一整套標準化、可量化、可復制的深圳藝術品鑒定標準體系。

第二,挖掘關聯(lián)性,精準助力市場交易。依托深圳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優(yōu)勢,整合拍賣數據、藝術家指數、市場熱度等信息,開發(fā)AI估值模型。利用區(qū)塊鏈技術和線上線下交易平臺,打造交易來源合法、鑒定數據準確、產權清晰、稅務透明的藝術品溯源數據庫,讓深圳成為全球藝術品交易“數字交通樞紐”。

第三,強化合法性,保障交易合規(guī)透明。建議深圳對標國際藝術品交易規(guī)則,制定具有深圳特色的藝術品交易法律法規(guī),明確交易各方的權利義務,簡化藝術品進出口程序、優(yōu)化交易流程。探索通過仲裁和商事調解的方式,快速處理糾紛爭議,用明確、便捷、高效的法治手段,提高深圳藝術品交易的國際公信力。

校對:陶謙

責任編輯: 孫孝熙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風險自擔
下載“證券時報”官方APP,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,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(tài),洞察政策信息,把握財富機會。
網友評論
登錄后可以發(fā)言
發(fā)送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
暫無評論
為你推薦
時報熱榜
換一換
    熱點視頻
    換一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