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嘉禾:十幾年如一日約稿 催生百萬文字
來源:證券時報網作者:陳嘉禾2023-11-17 05:58

陳嘉禾

2010年2月,我正在一家證券公司的研究所上班,桌上的電話響起來:“請問是陳嘉禾嗎?我是證券時報的編輯陳剛,我看你研究報告寫得挺有意思,想請你給我們寫稿子,你有沒有興趣?”

在電話里,我當即應允。在投資業(yè)內,證券時報是著名的“三大報”之一。而我每天早上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,就是看當天的報紙。能給這樣的報紙寫稿子,怎會不樂意?

第一篇稿子并不長,1000余字而已,當時不覺得有什么。結果這一寫,到今天就是14個年頭。當時以為只是工作之余的小打小鬧,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。

在這14年里,證券時報的約稿,成為我寫作最重要的動力。而這些約稿,也讓我的投資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。

要知道,人的思路,很多時候光靠自己想,是不容易想清楚的。中國古人說“閉門造車”,就是說的自己憋在家里一個人瞎琢磨,搞不好事情。思考的最好方法,是一邊想,一邊和別人討論,最好一邊還把自己的思路寫出來。如此,思路就會越來越清楚。

而證券時報找我寫的約稿,恰恰成了促進我理順投資思路的最佳機緣。在這14年里,在一茬又一茬編輯的督促下,我給證券時報寫了500多篇稿子、上百萬字。這些文章中的一部分,還交出版社集結成書,累計編成了5本投資書籍。

在這14年里,我寫過資本市場的方方面面。有關于價值投資理念的,也有關于市場波動分析的;有關于投資機會挖掘的,也有關于價格風險提示的;有關于宏觀大局分析的,也有關于具體商業(yè)規(guī)律探討的?,F(xiàn)在回過頭來,看到當年寫的這么多文章,我有時候自己都不敢相信:當年怎么想起來寫這些的!

可以說,如果沒有證券時報的約稿,我絕對不可能寫出這么多文章,也不會努力去思考這么多事。所以,與其說我在給證券時報寫文章,不如說是證券時報信任我的工作態(tài)度,給我布置了投資研究任務。在完成這些任務以后,我的投資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。

與此同時,借助證券時報的堅實平臺,我的文章也有幸觸達到了更多讀者。通過閱讀,這些讀者得到了投資上的啟發(fā),不少讀者也找到我交流投資想法。從這些交流之中,我們都獲益良多。

而在一些資本市場的關鍵時刻,證券時報恰到好處的約稿,更讓我寫出了一些在當時影響了市場、事后來看分析比較到位的文章。比如,在2021年1月,我在一篇題為《資本市場沒有永動機》的文章里,適時指出了市場上基金抱團股太貴、將來可能存在巨大的風險。在之后的幾年里,這種風險暴露無遺。

在寫下這幾百篇文章、上百萬字以后,我偶爾會遇到讀過這些文章的讀者。其中不少人都覺得,這些文章沒有白看、很受啟發(fā)。每到此時,我就越發(fā)感激證券時報:沒有這十幾年如一日的約稿,我哪可能寫出這么多文章、讀者們又從何看起呢?

證券時報創(chuàng)立于1993年,到今年已經整整30年。而我也感到萬分榮幸,能夠在這其中的14年里,承蒙不棄,一直為證券時報和它的讀者們,寫下我對資本市場的點滴思考。由衷祝愿證券時報越辦越好!

(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)

責任編輯: 孫孝熙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(jù)此操作風險自擔
下載“證券時報”官方APP,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,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(tài),洞察政策信息,把握財富機會。
網友評論
登錄后可以發(fā)言
發(fā)送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
暫無評論
為你推薦
時報熱榜
換一換
    熱點視頻
    換一換